索引號 : 76413130X/2021-10796 文 號 : 無
主題分類: 政務公開 發文單位: 商務局
名 稱: 2021年全市商務工作要點 發布日期: 2021年03月25日
有效性: 有效 發文日期: 2021-03-25
?
2021年全市商務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全省商務工作會議要求,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確保商務工作“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為我市建設特色產業增長極、轉型發展示范區、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貢獻商務力量。
2021年計劃目標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5%,進出口總額增長10.5%。
工作目標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進出口總額增長11%。
圍繞上述目標,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推進實力商務建設,培育外貿競爭優勢
1、服務企業穩總量。大力實施支柱產業外向度提升行動,“一縣一策”制定市場開拓方案,重點支持進出口總額億元以上企業做大做強。持續推進外貿“三項工程”,不斷壯大外貿主體,擴大服裝紡織、機電產品等重點產業出口,鞏固醫護物資等特色產品出口良好態勢,形成一批外貿優勢產業集群,實現外貿突破性發展。推動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在大型商超和電商平臺設置外貿產品專區。積極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提升“荊楚優品”“咸寧優品”國際影響力。
2、優化政策保市場。結合國際國內形勢,進一步調整外貿扶持政策,突出對企業參加線上線下展會的支持力度,在穩住傳統市場的同時,幫助企業重點開拓“一帶一路”等國際新興市場。繼續推行中信保平臺的承保工作,提高全市出口信用保險覆蓋率,實現我市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全覆蓋,政府全額買單,自主投保保費支持比例不斷提高。大力推進預警體系建設,落實好國家穩外貿政策措施、《咸寧市防范化解外資外貿領域重大風險工作方案》,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3、搭建平臺擴增量。持續推進外貿綜合服務中心全覆蓋工程,借助卓爾智聯集團國內外優勢資源指導我市中小微企業開展對外貿易業務,探索企業“走出去”新模式和新亮點,創新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助力我市外貿企業健康發展,完成外貿“破零攻堅倍增”任務。加大“單一窗口”宣傳力度,不斷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積極招引大型進出口貿易企業,進一步優化我市的外貿結構。復制推廣湖北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著力推動制度創新,在開放型經濟發展等方面加大探索,先試先行。
二、著力推進活力商務建設,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4、實施消費升級行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盡快讓消費熱起來、讓經濟活起來。圍繞“愿消費”,著力提高我市產品和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圍繞“能消費”,從需求端考慮,完善消費基礎設施;圍繞“敢消費”,著力打造誠信、安全、公平的消費環境。
5、培育新型消費業態。搶抓“雙循環”大機遇,引導線下經營實體向場景化、體驗式、互動性、綜合型消費場所轉型。鼓勵企業探索新模式,發展新業態,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商品和服務消費互動融合、流通和生產對接融合。支持具有發展潛力的特色街區延長消費時間,推出一批夜間消費特色活動,培育多元化夜間消費模式。擴大城市消費,發展“小店經濟”,活躍地攤經濟,推動電子商務多元化發展、多領域應用,支持“直播電商”、社區電商、無人零售、無接觸配送等新業態發展。
6、發展特色品牌消費。深入推進“荊楚優品”、“咸寧優品”工程,以非油渠道銷售為突破口推進荊楚優品、咸寧優品“進機關、進食堂、進超市、進校園、進高速服務區”活動,持續推動“中華老字號”“湖北老字號”發展。培育農產品品牌,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產品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推動品牌消費、品質消費進鄉村。開展楚菜“一縣一品”推介,實施“一縣一品”工程。倡導綠色流通、綠色消費,推進綠色商場示范,擴大綠色產品銷售。
7、加強市場運行監測。做好應急儲備和保供穩價工作,做好物資調配和市場供應,確保蔬菜、肉蛋奶、糧食和日常物資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供應。強化節日監測,在重大節假日期間,加大對市場的監測力度,指導企業增加日常儲備的同時,根據差異化消費群體特點,精心組織貨源,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密切監測市場運行,時刻掌握市場動態,切實保障生活必需品市場平穩運行。推進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提升消費信任度。
三、著力推進民生商務建設,完善城鄉流通體系
8、完善城鄉流通網絡。加快構筑功能完善、高效暢通的城鄉雙向流通網絡,進一步優化商貿業發展布局,建設一批市、縣級商業中心和特色商業街和一批鄉鎮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直營連鎖店,加快形成層級分明、跨界融合、模式創新的現代化城市商業網點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鼓勵推廣共同配送、統一配送、集中配送等模式發展。
9、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加強農產品流通網絡體系建設,大力推進農產品產銷銜接,建立穩定高效的農產品產銷銜接體系。組織我市企業參加食博會、楚菜博覽會、電商博覽會等重要展會推介農產品,鞏固2020年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會成果。持續推進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重點支持華信建設消費扶貧集散中心。
10、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速培育本地電子商務平臺,鼓勵本地電商龍頭企業采用新模式、新技術做大做強。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充分發揮縣級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的孵化輻射功能,積極培育壯大農產品電商營銷主體,深挖縣域特色產品,實現電商+旅游、電商+金融、電商+民生等融合。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支持電子商務與快遞物流協同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鄉市場體系和配送網絡。
四、著力推進開放商務建設,提升對外合作水平
11、優化外資服務能力。持續開展“訪外企、解難題、優服務、促發展”春風行動,全面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和《外商投資法》,推進投資自由化。加強與外資企業的溝通,建立健全外商投資管理服務新體制、新機制,推進投資便利化。及時回應和解決外資企業反映的問題,建立健全投訴方式,制定并公示發布咸寧市外商投資企業投訴與協調服務指南、咸寧市外商投訴工作機構名錄,增強工作透明度,切實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公平待遇。
12、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對所有已簽約外資項目和有外資成分的新建項目實行全程跟蹤服務,確保項目盡快落地到賬。鼓勵現有重點外資企業增資。拓寬引資渠道,積極探索采用合作開發、企業并購、鼓勵企業融資等多種方式吸引外資投資模式。以外貿出口為渠道,帶動勞務和技術資本、項目走出去;以外經走出去為媒介,?帶動設備、技術、服務等外貿出口,實現“三外”融合發展。
13、支持企業“走出去”。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參與國際投資合作,支持企業互利合作、協同發展、抱團出海。鼓勵發展對外承包工程投建營一體化新模式。落實“雙隨機、一公開”檢查,及時排查風險,督促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健全完善境外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規范外派勞務合作平臺建設,確保對外投資合作和外派勞務市場安全健康發展。
五、著力推進誠信商務建設,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14、持續推進“放管服”。進一步落實“互聯網+放管服”“互聯網+監管”及“證照分離”“一窗能辦”“一事聯辦”等改革,不斷簡化、優化審批資料、審批流程,實行流程再造。探索商務政務服務告知承諾、容缺后補信用審批,優化準入服務,減輕企業審批環節成本,打造良好營商環境。
15、強化重點領域監管。聚焦直銷、單用途商業預付卡、電子商務等防范金融風險重點領域,開展防范金融風險宣傳預警。深入開展成品油市場、二手車市場、拍賣、家政、再生資源等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工作,探索建立單用途預付卡聯席機制,聯合多部門加強預付卡監管工作。強化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落實好商場、超市、農貿市場、餐飲服務單位以及展會等重點場所的閉環管理。
16、健全商務信用體系。引導商業街區、購物中心、網絡零售等平臺,建立完善基于消費者交易評價和社會公眾綜合評價的企業信用評價機制。完善守信“紅名單”和失信“黑名單”制度及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倡導企業誠信經營。開展“誠信興商宣傳月”等誠信宣傳活動,打造誠信守法營商環境。
六、著力推進法治商務建設,夯實經濟發展基礎
17、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加強黨對商務工作的領導,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商務系統各級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和完善黨組研究商務發展戰略、分析商務發展形勢、研究商務發展重大決策、推進商務規劃實施的工作機制,提高黨組織對重大商務問題的科學決策、科學管理水平。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扎實做好輿論輿情工作,定期排查政治安全風險、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經濟安全風險等。
18、堅持不懈改進作風。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弘揚真抓實干、雷厲風行的良好政風,以釘釘子精神抓工作落實。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用制度管人管事,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委六條意見和市委七項要求,持續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19、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嚴格公開程序和內容,確保廣大人民群眾和服務對象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規范行政決策程序,落實法律顧問制度,推進依法決策、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增強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意識,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商務發展中的問題的能力,提高商務領域依法行政水平。
20、加快提高隊伍素質。樹牢“終身學習”理念,增強補課充電緊迫感,自覺趕上時代潮流,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將政治理論學習與業務知識有機融合,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堅持正確用人導向,善于發現、培養和起用優秀干部,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積極性,著力打造一支敢于擔當、敢于創新、敢于攻堅、敢于負責的商務鐵軍。
?